首页 > 学校动态学校动态

广东技校生抢手凸显 技能人才就业率达98%以上

发布时间:2013-06-02 22:40来源:行业新闻浏览次数:

广东技校生抢手凸显 技能人才就业率达98%以上

绘图/陈健珊

每年7、8月份,正是“毕业季”、“招生季”,在大学生普遍找工难的情况下,省内技校的就业率却常年高达98%以上,技能人才在广东人才结构中日益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民工荒”、“技工荒”已从季节性短缺演变为常态化短缺,“人口红利”逐步减弱的背后,这种变化折射出广东产业升级对新一代产业技术工人的需求正不断提升。记者了解到,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广东正在探索一条高效、快速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培养之路。

“滋滋滋……”起版、执模、镶石、抛光,在广州南华工贸技工学校珠宝工艺加工中心,100多名学生正在认真进行珠宝工艺实操。临近暑期,学生们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复习这半年学到的技术。二年级的黄秋明起版时焊接不牢,实操老师宁水清见状,即指导他用些硼砂助熔。

“来学校之前只对珠宝有个模糊概念,进来后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东西要学。”黄秋明面露满意之色,“这个专业工作好找。所以现在不想那么多,学好手艺再说。”

  ■现象

  技能人才就业率达98%以上

“今年的毕业生4月份就被抢光了。”广州南华工贸技工学校校长叶强对此习以为常,“每年都是提前好几个月就完成100%对口就业,多数时候是企业问我们要人,学生全部给出去了还是不够。”

作为国内最早开设珠宝专业的技工院校,南华学校一直以珠宝专业的“金字招牌”蜚声国内,近年来更吸引了不少港澳台学生专赴此地“问技”,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高达100%。

叶强说,该校珠宝专业毕业生一年大概有600人,一直供不应求,“企业想招六七十人,我们最多只能给二三十,前几年没正式合作时,老凤祥也没法要到人,我们只能优先照顾周大福、钻石世家等合作企业。”

“珠宝专业人才一直都很匮乏,广东每年这行人才缺口在1万以上。”广东省金银珠宝玉器业厂商会秘书长吴凤玲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珠宝行业其实一直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在广东从事珠宝首饰加工、销售的20多万从业人员中,经过技能训练的人员不到20%,每年还有5%的自然退休率和流动率,但广东珠宝专业毕业生每年不足1万名,行业用工缺口非常大。”

正因如此,技校珠宝专业的毕业生一直都是“香饽饽”。据介绍,南华学校珠宝专业学生刚毕业时一般收入为2500元-6000元,两年后月薪一般为5000元-8000元,5年后月薪可达到1万元以上,“工作一年就能赚回学费”。

为了“抢”人,深圳甘露珠宝公司更是将设备和技师直接输往学校,就地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技能人才,毕业后直接前往该公司工作。

“不仅是珠宝行业,很多技校都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开设了相关专业。像中山大力发展灯饰、云浮发展石材,韶关为支持钢铁冶炼,当地就有技工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这些专业也都从来不愁就业。”据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协会信息部副主任李坤媛介绍,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就业率已达98%以上。

  ■探因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李骞,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信息工程系的准毕业生。去年,他作为6名国手之一,代表中国参加伦敦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Web Design项目,获得第六名优胜奖。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评价他是“实力强劲的网页设计选手”,“由于首次出赛,对规则不熟悉,要不非常有可能冲击金牌。”

像李骞一样,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正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正因为看到了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广东陆续出台了《广东省加快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5年)》、《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和发展技工教育的政策,依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人口红利”时代正在向由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支撑的“人才红利”时代迈进。

技能人才为何越来越受欢迎?在省人社厅技工教育管理处处长刘正让看来,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广东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人才结构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层次随之提升,大量低素质劳动力向上发展,人才结构将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技能人才越来越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也曾在多个场合有过相同表述:“珠三角要产业转型升级,一定要靠职业技术学校。”今年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郑永年在广东调研时就曾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依照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看,中国必须走过一个对技术人才需求的阶段。

广东作为我国制造业第一大省,要从劳动力大省转为人力资源强省,“发展技工教育尤为重要。”

传统的学历教育并未储备适应产业发展的技术工人,而农民工作为普通工人,亦无法跨越技术工种的门槛,这就使得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中普遍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技能人才。

他预计,随着人口的变动,未来中国本科教育规模会缩小,但职业技术教育一定要大发展。只有重视这一块,才能有持续发展。

  ■探索

  校企双制建立

  对接市场通道

因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战略调整需要,广东目前正在重新打造适应时代需求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探索一条高效、快速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培养之路。

中山市技师学院的灯饰专业在广东可谓有口皆碑。该校目前已与许多知名灯饰企业达成合作:学生入学时,可以先选择一家中意的合作企业,确定未来入职方向,再由此确定就读专业。学生从进校第一天起,所有学费由相关企业承担,学生只需安安心心读完课程,毕业去该企业上班即可。

借鉴德国“双元制”,这正是广东技工院校大力推广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建生产实训中心,联合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促进技能人才与产业的“无缝对接”。由此,广东技工院校推出了“百校千企”校企合作行动计划,组织全省百所优质技工院校与包括现代产业500强和自主创新100强企业在内的千家重点企业对接。在2010年的“百校千企”合作大会上,100所技工院校与120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其中包括西门子、松下等世界500强企业66家)共签订了3223个合作项目。

得益于“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岭南工艺大师工作室入驻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由工艺大师自己挑选学生,一对一培养,不但学生就业无虞,还大大提高了教学和就业质量。由于就业前景非常好,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现在的录取分数线已然超过当地普通高中录取线。

“校企合作基本上已形成一站式服务。”李坤媛称,现在学校跟企业合作,已经跳出简单的“订单式培训”模式,而是由双方合作招生,企业出钱培养,正如中山市技师学院采用的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学校也会给企业在职普工开设培训班,外派老师去企业上课,连续三年完成课程后,协助企业员工考取相关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这也就是所谓的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李坤媛称,这一模式不但解决了技术人员的储备问题,还大大降低了员工流失率,“应该是未来发展趋势。”  ●南方日报记者 刘熠 策划统筹 陈韩晖